2/26 上課第一週 分配了這學期的讀書會小組
並且講解這學期的課程大致內容
又是一個全新的開始!! go!!
3/12 上學期修了歷史系開的"台灣原住民史"
在上這堂課的時候,有種意外熟悉的感覺
藉由每週兩小時的課程,原來也默默的吸收了許多知識
對於台灣原住民的歷史有了基本的認識
所以今天的課程,感覺就像在複習一樣
"原住民史"和"原住民文學"所論述的歷史內容雖然相同
但可能因為講者的身份或觀點的差異
同一段歷史卻有著不一樣的說法
歷史系教授所說的,就是純粹在談"一段發生過的往事"
而瓦歷斯老師談的,卻多了些"我們這民族發生過的事"的味道
3/26 電影〈人類之子〉的欣賞
如果用一句短評來講 那就是"很震撼!!"
為什麼震撼?
因為在此之前,我從未想過如果有一天,人類無法再生育,會是什麼情形。
當新聞報導的是"最年輕的人類"而非"現存最年老的人瑞"
這是一件非常顛覆現代人想法的事情
地球遭受到越來越多的汙染和科技的侵襲時,
或許有一天電影的內容不再是虛幻,
想到這一點就感到不寒而慄。
影片中哇哇墜地的嬰孩
是希望的象徵
而現代人的希望是什麼?
新的能源?新的生物科技?新的星球可居住?
這或許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。
4/09 讀書會報告 (作家背景與作品特色)
今天的課程內容,是讓各組報告他們所收集的作家簡介
透過每一組不一樣的眼光,讓我們用簡短的時間
去了解這些作家的生平、創作歷程等等
先知道一位作家的"底細"
然後再去閱讀他的作品,也未嘗不是個好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