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分類:巴代資料分享
第32屆金鼎獎 林二郎(巴代)教官最大贏家!(2008.9.2)
【李雅茹 南大報導】
本校校友林二郎教官(已退伍,現任通識中心兼任講師),以「笛鸛」一書,入圍今年第32屆金鼎獎「一般圖書類出版獎:最佳文學類圖書獎」以及「一般圖書類個人獎:最佳著作人獎」兩項大獎,最終在8月15日頒獎典禮抱回象徵當年度著作人至高榮譽的「最佳著作人獎」。消息傳回南大,全校師生同感榮焉。
由行政院新聞局主辦的「金」獎系列包括「金馬獎」(電影)、「金鐘獎」(電視)、「金曲獎」(音樂)、「金穗獎」(紀錄片)與「金鼎獎」(出版界),皆為鼓勵國內藝文發展的重要獎項。其中「金鼎獎」意取「金言九鼎,文化薪傳」之意,目的在於提昇出版品質,促進出版事業發展,發揮文化傳播功能,倡導全民讀書風氣,進而建立精緻的書香社會。
今年參加徵獎的總件數2,484件,其中雜誌類有290件報名、圖書類有2,194件報名,競爭之激烈、出線得獎難度之高可見一般。看似健壯如熊的林二郎教官,靦腆的表示很高興能榮獲此大獎,但也謙虛地表示,金鼎獎贈獎的目的在於鼓勵台灣文學界產出更多本土性的歷史書寫。今年他運氣好,由他代表領取這個獎項,除了藉此機會表達謝意以外,也希望鼓勵其他有興趣的文友們提筆書寫自己的族群歷史。
筆名叫「巴代」的林二郎教官表示,「笛鸛」這本書的原名是「大正年間」,因為文長,所以分為上下兩集出版。此書以日本人所著之「理蕃誌稿」(1918年出版)中,關於自己部落的一些記錄(尤以序言等兩段)為主軸,再加上實際的田野調查資料中所收集之口傳史料,所創作出的文學作品。故事以1915-1918年日治時期的台東平原作背景,,一方面想重建當代部落現場的景況,另一方面希望能藉著那時期錯綜複雜的局勢,鋪陳一篇具部落歷史紀錄的文學作品。
書中的角色「笛鸛」是個傳奇女巫,在書中有非常出色的巫術儀式現場表現,因此以「笛鸛」命名該書。笛鸛其實是一種嬌小美麗卻非常吱喳吵鬧的小鳥,部落常把多話聒噪的女人綽號為「笛鸛」。大巴六九部落在當時期確實有一位像小說所述的巫術高明女巫,名字叫「阿度兒度兒」。但為了要配合劇情的發展與角色性格,因此在小說中改名為「笛鸛」。
林二郎教官進一步表示,「笛鸛」的創作動機最初只是單純想寫可讀性高、具文化厚度的部落歷史。他想傳達的訊息在書中俯拾可見,一是卑南族遠比世人所認識、認知的,還具有更深的文化內涵。在歷史更迭的關鍵時刻,卑南族始終在台東地區扮演最關鍵的角色。二是關於研究面向。卑南族大巴六九部落並未享有符合其存在價值的書寫或研究成果,而大巴六九部落遠比世人所了解的更深更寬。特別是那頑固的文化性格與歷史事件參與程度,是卑南族研究最被忽略的一環。
林二郎教官從台南大學師院時代開始服務了十年多。他覺得老師們有遠見,學生也極具潛力,所以他非常喜歡這個環境,工作積極也非常愉快。他坦承他的文學創作是在學校打的基礎。從民國85年前後,他在南師BBS資教小站開設文學版「騷人墨客」開始,就開始練習寫作,並且陸續在一些小報刊發表。寫了一些年之後,忽然覺得應該有所突破,因此嚐試著書寫長篇小說。一直到2005年在台灣文學館參加「週末文學對談」,聽到其中一週的主講人談及原住民的長篇小說之後,他才真正花心血投入這本書的寫作,截至完稿。
目前林教官仍處於高密度的寫作狀態,除了「笛鸛」的下半集需完稿,年底前還必須繳交一份寫作成果給「國家文藝基金會」,目前暫定的書名取名為「走過」。另外,今年年底也有可能出版一部長篇小說「斯卡羅人」,不過這些都是進行式,還沒到拍板定案的時間,所以現在只能努力埋頭寫稿。
林二郎教官也鼓勵年輕的南大人,在寫作方面永遠別預先設定自己的界線。廣泛閱讀、努力嘗試創作、勇於發表,最終一定會有好的成果。他特別舉例,當年BBS站的「騷人墨客」正在顛峰的時候,網路作家痞子蔡也才開始創作他的成名作。而南師學生也不乏寫作高手,例如語教系吳鑒益,其意象豐厚、表白獨特風格的詩,在當年曾造成轟動,在去年也得到宗教文學獎詩類首獎。可惜現在的學生卻傾向丟水球、玩msn,少有人寫文章了。因此他寄望現在的南大人能重拾對文學的熱情,選修相關文學課程、善用網路的發表空間、勇於挑戰校內外的文藝獎項。磨筆、磨心、也磨亮自己的人生,讓南大古樸、悠遠、雅緻的校園風貌,在每一個時期都能飽蘊濃濃的文學氣息。
http://www2.nutn.edu.tw/randd/epaper/e_paper_ser.asp?id=686(引用)
留言列表